English

情洒大三峡

三峡移民报道之三
2001-01-15 来源: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曲冠杰 我有话说

三峡工程将使1599家工矿企业搬迁,而其中大多数又是“五小”企业,处境艰难。为此,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,要求各地对口支援库区。几年来,全国大部分地区遵循“优势互补,互惠互利,长期合作,共同发展”的原则,全方位、多形式地展开对口支援。一时间各地名优企业纷至沓来。

在涪陵,娃哈哈集团涪陵公司党委书记张平治对记者说,重庆地区资源丰富、市场巨大;而娃哈哈有品牌、资金、技术、管理等方面的优势,双方取长补短就能相得益彰。涪陵公司由娃哈哈集团与涪陵区政府各出资4000万元,于1995年建成投产,是库区较早建立的对口支援企业。公司成立5年多,已完成产值12.1亿元,创利税2.25亿元,安置移民1000多人,连续三年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。一位工人对记者说,以前全年收入仅有600多元,而现在一个月的收入即可达1000多元。

在宜昌,记者还采访了娃哈哈集团投资6000万元合资兴办的娃哈哈宜昌饮料有限公司。记者在公司的纯净水车间里看到,从国外引进的二条世界一流的生产线,全部自动化,工人说,每小时有2万瓶纯净水走下生产线。这家公司现已形成年产10万吨纯净水和5万吨果奶的生产能力,安置移民200多人。去年实现销售收入3.33亿元,创利税7400万元。公司负责人说,公司将再投资8960万元,引进8条乳品生产线。记者见到,崭新的厂房已拔地而起,不久设备就将全部到位。娃哈哈在库区投资成功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。

库区也制订出诸如土地征用、税收减免等各种优惠政策,并成立专门机构,提高办事效率。秭归县不仅为江苏AB集团的独资企业——三峡针织有限公司提供了150亩建设用地,还负责搞好“三通一平”。涪陵市领导为争取娃哈哈集团到本地办厂,特意前往杭州,感动了一时犹豫不决的娃哈哈老总最后拍板。

据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介绍,目前已有汇丽、马钢、均瑶、旭日升、维维、万家乐、海尔、敖东、万光、汇源等数十家名优企业到三峡库区,与库区搬迁企业携手合作。对口支援不仅使库区传统产业焕发出活力,还建立起诸如信息、建材、家电等全新的支柱产业,同时盘活了一批濒临破产的地方企业。涪陵罐头厂、酒厂、糖果厂三家企业产品陈旧滞销,宜昌威陵公司更是负债累累,全都濒临倒闭,通过与娃哈哈和北京汇源的合作重组,资产全部被盘活。

记者在库区还见到不少各地援建的社会公益项目。在云阳新城,记者见到,江苏省援建的“杏花湾希望小学”中书声朗朗、新颖别致的幼儿园里儿童欢舞、环境幽静的少儿图书馆内书籍琳琅。在巴东县,有一所气势宏大能容纳1400多学生的“京信友谊中学”,是由北京出资200万元建成;而北京电信局一次就出资1100万元,援建了巴东西氵襄坡电信枢纽。

据三峡建委移民开发局介绍:截至去年6月底,通过对口支援共为三峡库区引入资金80.17亿元,经济合作项目1679个,社会公益类项目资金9.48亿元,援建希望学校443所次。通过几年实践,对口支援工作不仅扩大了库区移民安置容量,加快了库区改革开放步伐,带动了库区经济的快速发展,并且使支援方企业得到发展壮大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